RT2系列连接器应用在VME总线系统,实现背板间高速数据传输,传输速率达6.25 Gb/s,且具有扩展到10 Gb/s的能力。
VME总线是1981年Motorola等公司为欧卡(Euroboaed)设计的 总 线 , 能 够 支 持 多 处 理 器 计 算 机 系 统 的 总 线 背 板 架 构 标准,带宽也从最初的40Mb/s增加到320Mb/s。随着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,为了满足VME总线板间数据传输对更高带宽的需求,VITA(VME国际贸易组织协会)下属的VSO组织制定并推出新的标 准,主要有VITA41、VITA46和VITA48,三种标准均以RT2连接器为基础,带宽的增加使得VME总线已经向雷达、图像处理和宽带通信领域得到应用。
VITA41(又称VXS)全称为开关式串行扩展标准,是在传统的VME总线上增加结构技术,将原有VME模块的P0/J0M接器换成了RT2连接器,提高了数据总线传输带宽。VITA46又称 V P X , 是 将 所 有 连 接 器 全 部 换 成 支 持 高 速 差 分 信 号 传 输 的RT2连接器,以此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多的信号管脚,满足用户对带宽的要求。VITA48全称为增强加固设计的机械规范,在模块结构,加固冷却等方面对VITA46进行了补充,使之可满足机载等严酷的军用环境对冲击、振动、温度、海拔等的要求。
高速传输性能测试

RT2系列电连接器的结构及功能特点
与传统的针孔式连接器相比,RT2连接器 是采用了硅晶片(也称为金手指)结构,晶片内 部结构布线合理,充分考虑差 分信号线间串 扰 的 影 响 , 具 有 连 接 紧 密 、 低 损 耗 、 低 误码 率、低辐射等优点,可提供多达3 0对差分信 号,传输速率可达6.25 Gb/s。同时,硅晶片带 有ESD接地层和触点层,可以有效防止操作期 间受意外放电影响。由于采用硅晶片结构使得 产 品 结 构 紧 凑 , 产 品 的 节 点 密 度 达 到 113/inch(56pairs/inch),满足了第三代、第四 代综合航电系统的要求。
RT2系列电连接器的应用领域
目前美国和欧洲的机载航电系统已经发展 到第三代、第四代综合航电系统(以美国F-22和 F-35战斗机为代表)。新一代综合式航电系统以 VME总线系统为基础,如以VITA46/VITA48标 准模块的总线中已经大量使用RT2连接器。目前 国内RT2连接器的应用也主要用于VME总线,例 如我国新一代雷达的总线系统就大量采用RT2连 接器,随着VME总线的发展和应用,RT2连接器 已经向雷达、图像处理和宽带通信领域得到更 为广泛的应用。
应用领域
—第三代、四代综合航电系统
—新一代火控雷达总线系统
—军用信息化、网络化高速传输系统
—高速通信领域
—航空宇宙及防御系统
—大存量数据库、高中端服务器、信息传输设备
—加固型计算机、工控机及医疗设备
主要技术性能
差分传输性能
—差分阻抗:100 ± 10Ω
— 串扰:在100 ps的上升时间内线间串扰≥30dB
—数据传输速率:0~20 Gbps
—许用电压范围:0~5 V
机械性能
— 壳体:LCP液晶高分子材料
—接触件:铜质材料,局部镀金,镀锡
—寿命:200次插拔循环
—振动:
正弦振动:振动频率10-2000HZ,加速度幅值20g
随机振动:功率谱密度0.2g²/Hz
— 冲击:冲击加速度294m/s²,半正弦波,冲击时间11ms
环境性能
— 温度范围:-55℃~125℃
— 盐雾:48h
— 阻燃等级:UL94V-0
电气性能
— 海平面耐电压
试验对象 |
耐电压V (有效值) |
试验要求 |
电源连接器 |
500 |
1分钟内无击穿和飞狐 |
信号连接器 |
— 接触电阻
电源接触件间:≤10mΩ 信号接触件:≤85mΩ
— 绝缘电阻
电源接触件间:≥10000MΩ
信号接触件间:≥1000MΩ
— 额定电流
电源(单路):2.5A
信号(单路):1A
传输眼图

外形尺寸及印制板开孔尺寸

连接器引脚定义及其对应关系

接点排列(插头连接器)

- 一种军用高密度、高速率、模块化、通用型电连接器
- 符合VITA46/48标准,应用于VME总线系统
- 现新一代综合航电、火控雷达、声纳及图像处理
- 高速通信中印制板背板间高速数据可靠传输
- 模块化组合结构,可实现差分信号、单端信号、电源
- 单端与差分混合等多种信号的集成化传输
- 端接方式:压配免焊方式
接触件排列为7排8列的插头
插头采用压配免焊的端接方式,该插头印制板接点排列,分别由电 源、单端信号、差分信号、单端与差分混合信号组成。绝缘体配合的转接插孔端与 子板插合,连接器插座底部插孔端与母板插合,通过连接器的两次转接完成信号的 集成化高速数据传输。
接触件排列为7排8列的插头
插头采用压配免焊的端接方式,该插头印制板接点排列,分别由差分 信号、单端与差分混合信号组成。绝缘体配合的转接插孔端与背面转接子板插合,连 接器插座底部插孔端与母板背面插合,通过连接器的两次转接完成信号的集成化高速数据传输。
接触件排列为7排16列的插头
插头采用压配免焊的端接方式,该插头印制板接点排列,分别 由差分信号、单端与差分混合信号组成。绝缘体配合的转接插孔端与子板插 合,连接器插座底部插孔端与母板插合,通过连接器的两次转接完成信号的集 成化高速数据传输。
接触件排列为7排16列的插头
插头采用压配免焊的端接方式,该插头印制板接点排列,传输单端信号。绝缘体配合的转接插孔端与子板插合,连接器插座底部插孔端与母板插合,通过连接器的两次转接完成信号的集成化高速数据传输。
接触件排列为7排16列的插头
插头采用压配免焊的端接方式,该插头印制板接点排列,分 别由电源、单端信号、差分信号、单端与差分混合信号组成。绝缘体配合的 转接插孔端与背面转接子板插合,连接器插座底部插孔端与母板背面插合, 通过连接器的两次转接完成信号的集成化高速数据传输。
接触件排列为7排16列的插头
插头采用压配免焊的端接方式,该插头印制板接点排列如,分 别由差分信号、单端信号组成。绝缘体配合的转接插孔端与背面转接子板插 合,连接器插座底部插孔端与母板背面插合,通过连接器的两次转接完成信 号的集成化高速数据传输。
接触件排列为7排16列的插头
插头采用压配免焊的端接方式,该插头印制板接点排列,分 别由差分信号、单端信号组成。绝缘体配合的转接插孔端与背面转接子板 插合,连接器插座底部插孔端与母板背面插合,通过连接器的两次转接完 成信号的集成化高速数据传输。
接触件排列为7排8列的插头
插头采用压配免焊的端接方式,该插头印制板接点排列, 由单端信号组成。绝缘体配合的转接插孔端与背面转接子板插合,连接器 插座底部插孔端与母板背面插合,通过连接器的两次转接完成信号的集成 化高速数据传输。
接触件排列为9排8列的插头
插座采用压配免焊的端接方式,该插座的接点排列及信号类型与对应插头保持一致。绝缘体配合的转接插孔端与子板插合,连接器插座底部插孔端与母板插合,通过连接器的两次转接完成信号的两次传输。
接触件排列为9排16列的插头
插座采用压配免焊的端接方式,该插座的接点排列及信号类型与对应插头保持一致。绝缘体配合的转接插孔端与子板插合,连接器插座底部插孔端与母板插合,通过连接器的两次转接完成信号的高速数据传输。
接触件排列为9排16列的插座
插座采用压配免焊的端接方式,该插座接点排列及信号类型与对应插头保持一致。绝缘体转接插孔端与子板插合,连接器插座底部插孔端与母板插合,通过连接器的两次转接完成信号的高速数据传输。
接触件排列为9排8列的半装插座
插座采用压配免焊的端接方式,该插座接点排列及信号类型与对应插头保持一致。绝缘体转接插孔端与背面转接子板插合,连接器插座底部插孔端与母板背面插合,通过连接器的两次转接完成信号的高速数据传输。